本報記者 楊井鑫 北京報道
曆經半年之久,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集團”)耗資百億元收購一家金融租賃公司。
中國中信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金融資產”)近日發布公告,公司向中信集團轉讓華融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融金租”)60%股份事項已經完成。此前,中信金融資產就已與中信集團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並公布了該項收購涉及資金高達119.98億元。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作為國內首批金控集團,中信集團是少數擁有全牌照標簽的集團企業,涵蓋了銀行、證券、信托、保險、金融資產、金融租賃、基金、期貨、消費金融、財務公司十大類。
2024年中信集團提出了實施金融“強核”行動,要求全麵提升銀行、證券、信托、保險、金融資產和金融租賃六大業態的競爭優勢。中信集團為前五大業態設定了明確的發展目標,旨在鞏固和提升相關子公司在各自行業中的領先地位。對比來看,金融租賃在中信集團的金融領域布局中屬於“短板”,此次收購華融金租,將對中信集團布局金融租賃行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收購華融金租
近日華融金租發布公告稱,經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批準,華融金租控股股東中信金融資產將其所持有的公司7538222567股股份轉讓給中信集團。
股權轉讓後,中信集團持有華融金租7538222567股股份,持股比例為60%;中信金融資產持有華融金租2502779316股股份,持股比例為19.92071%;華融金租其他股東的持股數和持股比例不變。
在完成收購華融金租之後,市場十分關注未來中信集團對旗下金融租賃板塊的資源整合。中信金融租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金租”)和華融金租兩家金融租賃公司各有優勢,華融金租的規模更大,中信金租的資產質量相對更好,誰來主導集團租賃板塊協同整合也有不同聲音。
“兩家金租公司未來不排除整合和協同的可能,但是目前暫時沒有具體方案。”據知情人士透露,從業務領域上看,中信金租業務聚焦在“兩大兩小優中間”,即在“大”資產端發力船舶、飛機等主流租賃業務,在“小”資產端聚焦戶用光伏、乘用車等普惠租賃業務,在“中間”端鞏固綠色能源、公用事業、高端裝備及戰略新興產業、民生事業、醫療等租賃業務,而華融金租的業務則以基礎設施類居多。
2024年7月30日,中信集團在2024年中期工作會議上舉行了金融“強核”工程、實業“星鏈”工程啟動儀式,提出了支持銀行、證券、信托、保險、金融資產、金融租賃六大業態鞏固增強競爭優勢。
相比其他業態,中信集團在金融租賃行業排名並未進入第一梯隊。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23年年末,中信金租的總資產為603.83億元,而當時總資產千億規模以上的銀行係金融租賃公司數量已經達到了15家,國銀金租和交銀金租甚至總資產規模突破了4000億元。
記者了解到,在戰略定位上,中信集團對金融租賃業態的定位是未來發展“新增長極”。由於華融金租的規模接近中信金租的兩倍,收購華融金租成為集團推動戰略發展的關鍵一步。
公開信息顯示,華融金租是中國首批金融租賃公司之一,公司前身為成立於1986年的浙江省租賃有限公司。截至2023年年末,公司總資產1176.42億元,淨資產197.08億元。
“金融租賃行業一直都屬於高門檻、競爭激烈的行業。擁有金融租賃牌照的公司在融資、資金成本控製和市場拓展上優勢明顯。”一家券商分析師認為。
該分析師稱,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優化,科技的不斷迭代,產業升級進程將提速,其中生產環節最重要的設備也需要不斷更新,涉及的融資需求潛力巨大。“中信集團拿下華融金租有利於中信金融資產剝離非主營業務,緩解資本壓力。”
金融全牌照
據了解,中信金控是中信集團金融板塊的平台和主體,直接持股的有6家企業,包括、、中信信托等主要金融子公司。
在銀行板塊,中信銀行(601998.SH)和中信百信銀行(以下簡稱“百信銀行”)分別是持牌股份製銀行和直銷銀行。2023年年末數據顯示,中信銀行在國內股份製銀行中總資產規模和營收規模均排名第三,其中總資產規模已經突破9萬億元,占中信集團總資產規模11.33萬億元的八成左右。百信銀行是國內首家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由中信銀行和百度於2017年聯合發起成立。在融入互聯網基因之後,經過7年多的發展,資產規模也達到了千億元級別。
在證券板塊,中信集團按照“一參一控”政策拿下了中信證券和(601066.SH)兩塊牌照。中信證券(600030.SH)是國內首家資產規模突破萬億元的證券公司,主要財務指標連續十年保持行業內第一。中信建投則是中信集團參股的證券機構,在證券行業內實力居前十位,與中信證券的淵源頗深。
在信托板塊,中信信托同樣是行業的“老大哥”。該信托公司的信托資產餘額在2024年三季度末達到了2.52萬億元,連續創下信托公司資產管理規模最高紀錄。
在保險板塊,中信保誠人壽是中信集團與保誠集團在2000年攜手創立的一家中英合資的保險公司。該公司的資產規模、價值、利潤等主要指標近十年複合增速均在兩位數以上。同時,中信保誠人壽於2020年獲監管批準成立了資產管理公司,主要從事保險資金投資相關業務。
在不良資產處置領域,中信金融資產的前身是中國華融,也是四大國有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之一。中信金融資產總資產在2024年上半年突破了萬億元大關,目前已經出清風險並實現了扭虧。另外,中信集團全資子公司中信百年資產是集團特殊資產管理重要平台,旗下中信青島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為國內首家具有金融不良資產批量經營資質的市級AMC。
在金融租賃板塊,在收購了華融金租之後,中信集團將擁有華融金租和中信金租兩家金融租賃公司。其中,中信金租由中信銀行100%持股,屬於銀行係金融租賃公司。
除了上述六大業態之外,中信集團持有的金融牌照還包括基金、期貨、消費金融和財務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中信證券持有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62.2%股份,是華夏基金的第一大股東。同時,中信證券持有中信期貨的100%股份。
在消費金融板塊,中信消費金融是監管批準成立的第24家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目前中信金控持股70%。中信消費金融2023年年末的總資產規模僅110.38億元,在國內30多家消費金融公司中排名不高。2023年8月,百信銀行首任行長李如東調任中信消費金融任董事長一職,市場均將之看作中信集團對消費金融公司加大支持的信號。
中信財務公司是中信集團推進司庫建設、實施資金集中和降杠杆工作的重要平台。據了解,作為集團企業的內部銀行,中信財務的總資產尚不足500億元。2024年12月11日,發布的《關於對中信財務有限公司的風險評估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年末,中信財務資產總額 436.45 億元,實現營業總收入11.78億元,實現稅後淨利潤 8.26億元。
中信銀行相關人士稱,中信集團近年一直在持續強化金融全牌照優勢,縱深推進客戶融合服務。“中信金控整合了各子公司的客戶、產品、渠道資源,聯接到銀行、保險、證券、信托等中信集團12家子公司線上渠道,很大程度提升了客戶綜合服務的質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