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猴年馬月的由來典故,每12年循環輪轉,下次是哪一年?)
有一種說法,“猴年馬月”原本是“驢年馬月”,出自宋代釋道原的《景德傳燈錄》“世界如許廣闊不肯出,鑽他故紙,驢年出得。”用來比喻事情遙遙無期,基本上難以實現。
從這個意義上講,“猴年馬月”與“驢年馬月”有本質區別。
猴年馬月普遍認定的出處,是古華小說《芙蓉鎮》第4章:“鬥鬥鬥,一直鬥到猴年馬月,天下一統,世界大同。”小說描寫的是新中國成立以後1963年到1979年間湘南農村的風土人情。
“猴年馬月”在書中泛指未來的歲月裏,雖然等得望眼欲穿,仍然能夠等到,依舊還有希望。
猴年馬月是有固定時間的,依照中國農曆幹支紀年,12個月所代表的12地支與12生肖是相對應的: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其中的馬月恰恰對應農曆五月,草長鶯飛,駿馬奔騰。
這是如何推斷的呢?從冬至而來。
冬至在農曆11月中,在幹支紀月中被稱為子月,也就是鼠月。依次往下推衍,夏至那個月(也就是農曆五月)恰恰是午月,也就是馬月。幹支紀月是固定不變的,所以猴年馬月的時間是可以推算的。
猴年每12年一循環,馬月12個月一輪轉,猴年馬月間隔12年就會出現一次。
上一個“猴年馬月”是2016年的6月5日到7月7日,而下一個“猴年馬月”還要等8年,即2028年5月24日到6月22日。前後差了半個月的時間,是因為農曆每四年還多出來一個閏月。
馬月恰逢端午
延伸:2016年猴年馬月大事記:
2016年6月5日恰逢世界環境日,主題是“改善環境質量,推動綠色發展”。
2016年6月8日,由美國傳奇影業、暴雪娛樂聯合出品的奇幻動作片《魔獸》在中國大陸上映。
2016年6月23日,英國舉行公投, 51.89%的民眾支持英國脫離歐盟。
你還記得那猴年馬月發生的事件嗎?歡迎補充。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