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結婚的雅稱(古代結婚的雅稱)

发帖时间:2025-07-05 07:59:27

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婚姻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婚姻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傳統婚俗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周。西周時期的“婚姻六禮”,對其後各朝代婚姻的形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結婚的雅稱(古代結婚的雅稱)

拜堂成親

《禮記》載:“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男子重之,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皆主人筳幾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所以敬慎重正昏禮也……敬慎重正而後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後君臣有正,故曰昏禮者,禮之本也。”另據《儀禮》載:“昏有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由此可見,這傳統婚俗始創於西周時期。一般認為,此婚俗於秦朝已經定下,其後用於漢朝,以後各代大多沿襲周禮,但名目和內容有所更動。

三書是指,一是聘書,即訂親之書,是男女雙方正式締結婚約;二是禮書,即過禮之書,是禮物清單,當中詳列禮物種類及數量;三是迎親書,即迎娶新娘之書。結婚當日接新娘過門時用。

三書

婚書

六禮是指古代的婚姻禮儀。指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這一娶親程式,周代即已確立,最早見於《禮記ⷦ˜義》。漢平帝元始三年(公元三年)曾命劉歆製婚儀。漢朝以後至南北朝,皇太子成婚無親迎禮。清代《通禮》載,漢官七品以上才實行議婚、納采、納幣、請期,請迎五禮。清末後,六禮演變紛繁,也就逐漸衰落了。

在傳統社會,大多數人結婚都是沒有見過麵的,大都是按照雙方父母的安排進行成親,結婚也叫做娶親。在近代之前,一般把結婚叫做成親,新中國成立後稱為結婚。婚姻在法律上稱為婚姻成立,是指依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建立夫妻關係並承擔由此產生的權利,義務和其他責任的夫妻的民事法律行為。

古代婚禮場麵

在傳統社會,把結婚稱為共結連理,比翼雙飛來祝福新人,就是說兩個新人能夠結合在一起,是多麽不容易的一件事情,非常值得大家去祝福,是上天安排的意見好事,以後就要共同生活在一起,成為一對恩愛的夫妻,很多古代人結婚主持人都會說預祝新人共結連理,兩個人好像是天生一對無拘無束的鳥夫妻一樣。除此之外,傳統上還會用永結同心和白頭到老來祝福新人,寓意是希望新人能夠共同進退,能夠一起到老,一輩子都恩愛,希望和自己的愛人一輩子都在一起。

共結連理

除此之外,在古代,對結婚和夫妻關係還有許多雅致的別稱。

第一,配偶。夫妻雙方互為配偶,亦指男女相配為夫婦,《後漢書ⷩ„稨“傳》李賢注引《東觀記》:“其無妻者,為適配偶。”亦作“配耦”。《漢書ⷥ흦˜�Š官皇後傳》:“長主內(納)周陽氏女,令配帝耦。”

合巹禮

第二,結發。源於蘇武詩“結發為夫婦,恩愛兩不疑”。“結發”本指年輕束發之時,後據此詩“為夫妻”語,作結婚解;也指妻子。俗稱元配為結發。也有人說:“結發夫妻”一詞源於古婚禮中的“合髻”。

結法夫妻

第三,結縭。亦作“結褵”。原指古代女子出嫁時,母親把悅(佩中)結在女兒身上,後來用為結婚的代稱。《詩ⷨ𑳩⨂𗦝𑥱𑣀‹:“親結其縭。”《後漢書ⷩ欦𔥂𓣀‹:“施衿結褵,申父母之戒。”

第四,結絲蘿。《古詩十九首》:“與君為新婚,兔絲附女蘿。”兔絲和女蘿都是蔓生植物,糾結一起,不易分開。後因用“絲蘿”比喻婚姻。《西廂記》:“便待要結絲蘿。”

同心結

第五,結朱陳。“朱陳”原是一個古代村名。白居易《朱陳村》詩:“徐州古豐縣,有村曰朱陳……一村唯兩姓,世世為婚姻。”蘇軾《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婚娶圖》詩:“何年顧陸回丹後,畫作朱陳嫁娶圖。”後遂用為聯姻的代稱。《紅樓夢》第九十九回:“仰蒙雅愛,許結朱陳。”

結朱陳之好。出自《朱陳村》

第六,秦晉之好。春秋戰國時期,征戰頻繁,人民多於非命。有些諸侯國為了緩和矛盾,也曾通過聯姻來建立和發展邦交。當時秦國和晉國就世代互相婚嫁結為姻親。因此,後人稱兩姓聯姻為“秦晉之好”。《三國演義》第七十六回:“吳侯欲與君侯結秦晉之好。”

春秋時,秦晉兩國不止一代互相婚嫁。

由上可見,雖然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的發展,盡管有些婚俗和稱謂已漸漸淡出,但是,追尋文化根源,重視傳統民俗,已成為許多人的一種新時尚。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