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市場監管總局關於征求調整保健食品保健功能意見的公告》,擬取消21項保健食品功能,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對此相關中醫藥專家表示,此舉有助於削除養生保健產品被誇大的“完美功效”,使消費者恢複理智購買心理,使中醫養生保健機構對其產品功效製定“有章可循”。

此次公告涉及的保健品功能,包括首批擬調整、擬取消和有待進一步研究論證3類。其中“美容(改善皮膚油分)/改善皮膚油分”“促進生長發育/改善生長發育”和“促進泌乳”3項擬取消;此前曾批準過,但現已不再受理審評審批的18項保健功能,包括預防青少年近視、減少皺紋、改善性功能等擬取消。還有18項內容則列入擬調整功能聲稱表述,如“免疫調節/增強免疫力”調整為“有助於增強免疫力”,“改善骨質疏鬆/增加骨密度”調整為“有助於促進骨健康”。而輔助降脂、降糖、降壓等6類,則列入有待進一步研究論證範疇。

21項保健品功能擬取消 專家:合法企業不必焦慮

經銷者:憂心忡忡 哀聲一片

對於此次保健食品功能大調整,有保健食品企業人士表示,如果這21項保健功能被取消的話,將有眾多保健食品企業的產品受到影響。“有的企業主打產品隻有一款,而宣傳的保健功能也隻有一項,一旦功能遭到取消,企業原本為申請批準文號而投入近百萬的資金也將打水漂。”

廣東省營養健康產業協會秘書長張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按照此次的公告,調整後的名稱多數增加了“有助於”或“輔助”的表述,目前擬調整的18項功能中,僅有4項的部分功能表述無文字變化。“保健食品功能從27項壓縮至18項,再挑出6項進行進一步研究,隻剩12項。”

張詠表示,這6項有待論壇的保健功能,都是保健食品中熱銷的保健功能,包括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慢性病相關保健食品,市場占有量可達60%,現在整個保健食品行業是“哀聲一片”。甚至有業內人士悲觀認為,“整個保健食品市場可能從去年5000億元的市場規模,縮水剩下20%都有可能。”

一位保健食品的經銷商則坦言,這次關於保健食品功能的調整在行業裏引起不小震動。一些產品已經生產出來了,現在卻不能售賣,對於一些企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損失。“其實在公告發布前,企業就應該預料到監管部門對該市場的監管趨嚴。一些企業生產的產品名不副實,銷售時進行虛假宣傳,結果鬧出了人命,這種事情會影響整個行業發展。”他說。所以他認為,公告的規定在短期看來會讓企業做出一些調整,但從長期來看,有利於行業持續發展,緩解目前消費者和企業之間嚴重的信任危機。

消費者:政策出台有積極意義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很多消費者認為公告的出台是具有積極意義的。“現在保健食品市場太亂了,有很多人上當受騙,公告的出台對於虛假宣傳現象肯定是有抑製作用的。”一位消費者表示,“希望相關部門積極管理這個行業的不法行為,除了虛假現象,還有一些類似於傳銷式的銷售方式也要整治。”

另外一位消費者表示,希望相關部門可以整治網絡上虛假宣傳的現象,“比如大家天天都會瀏覽微信朋友圈,有一些微商發布的信息屬於虛假信息,這是在為違法產品做宣傳,我認為這些微商應該予以懲處。”

“雖然現行法律禁止普通食品聲稱特定保健功能(即27項保健食品功能),但仍有不法商家對普通食品進行違法功效宣傳,如各種酒標稱為‘保健酒’並宣稱養生和壯陽功能、餅幹宣稱養胃、飲料標稱為功能飲料可以提神醒腦等。針對老年人和病人,以會議營銷方式誇大虛假宣傳保健治療作用的,其中不少並非保健食品,如食用菌產品宣傳。”一位網友表示道。

由於消費者對保健食品準確辨識度和認知度偏低,往往將非法宣稱功效的普通食品、非法生產經營的假冒保健食品與保健食品混淆。據中消協2016年6月20日公布的保健食品消費者問卷調查報告顯示,約七成消費者對國內保健食品市場總體評價“不太滿意”,滿意度隻有三成。對國內外保健食品的評價,40.98%消費者更偏愛國外保健食品,隻有9.49%消費者認為“國內的更好”。部分消費者對國內外保健食品質量都缺乏足夠信心,27.59%的消費者認為“作用都不行”。相比之下,國內保健食品認可度相對偏低。

專家:合法企業不必焦慮

據了解,市場監管總局組織各領域專家進行多次論證,研究提出了此次調整保健功能的意見。專家論證認為,現有部分保健功能聲稱雖符合保健食品監管定位和健康需求,但存在表述不準確問題,容易被虛假或誇大宣傳利用,誤導消費。為使功能聲稱更準確,建議調整部分保健功能聲稱表述。公告中,首批擬調整功能聲稱表述的保健功能包括18項:免疫調節/增強免疫力調整為“有助於增強免疫力”,減肥調整為“有助於調節體脂”等。功能聲稱表述調整發布後,已上市產品可銷售至保質期結束。

另一方麵,當前保健功能聲稱與現行的保健食品監管定位和健康需求不契合,特別是針對少年兒童、孕婦、乳母等特殊人群的保健功能應當實行更為嚴格的監督管理。為此,擬取消“美容(改善皮膚油分)/改善皮膚油分”“促進生長發育/改善生長發育”“促進泌乳”等保健功能。而“(輔助)抑製腫瘤”、“美容(豐乳)”、“改善性功能”等18項保健食品功能屬於“過往曆史時期曾批準過但現已不再受理審評審批的保健功能”,也擬取消。

“這些政策為養生保健服務市場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發展條件,但總體上中醫養生保健尚未形成係統化、規範化、精確化的市場模式。在強大的市場利益和缺乏體係培養的條件驅動下,極易出現中醫養生保健產品功效混亂的問題。”相關專家表示說,如有某些產品為了利益,盲目誇大功效,或胡亂比喻,或以偏概全,或偷換概念等,造成極其不好的影響。同時,少數生產廠家誇大宣傳或弄虛作假,明示或暗示其產品可能的治療作用,誤導消費者對保健食品功效的理解,甚至出現不切實際的功效導向,這些功能定義使部分消費者喪失了對保健食品的客觀認識,擾亂保健品市場的正常秩序,給中醫養生保健品市場造成不良影響。

中國營養學會的專家也表示,監管部門調整保健食品功能,是為了整治虛假宣傳現象,保護消費者的生命財產安全,而不是對保健食品企業進行“封殺”。所以合法的企業不必太過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