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現在的AI翻譯真的比人好?AI會取代人工同傳嗎?為深入探討這一問題,12月23日,科技媒體《差評》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辦了行業首個“人機大戰”AI翻譯交流會。活動現場邀請了由北京高校頂尖同傳專業學生組成的“人工翻譯隊”,對陣時空壺W4Pro AI同傳耳機的“AI智能隊”,活動現場展現了 “基礎翻譯”、“電話翻譯”和“麵對麵翻譯”三大應用場景的比拚,在翻譯的準確性、完整性、流暢性等維度上一較高下。這是AI與人工同傳的首次正麵交鋒,全麵檢驗了當下AI技術發展水平及在同傳領域的應用現狀。除了各大高校的頂尖同傳優秀學生外,活動現場也匯集了翻譯界與AI領域的諸多知名專家教授。包括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高級翻譯學院沈洲榕老師,外交學院外語係丁曼老師,中國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宋碧珺老師,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西班牙語專業丁波文副教授,外交學院英語係武波教授及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能服務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王曉茹等行業大咖,共同探討AI技術發展對翻譯行業的機遇與挑戰,探索人機協作及翻譯技術在未來發展的更多可能性。
本次比賽中,參賽雙方紛紛展現了各自強大的實力。
在基礎翻譯環節,時空壺W4Pro始終能夠穩定地在四種語言之間切換下,實現全麵而精確的翻譯,提供一個流暢且高質量的翻譯結果。人工翻譯隊則采用更加巧妙的方式,通過翻譯重點內容,極大提升了翻譯效率,並因此在翻譯速度上領先。特別在日語翻譯環節,AI通過其海量信息庫,實現了醫學專業領域內容的高準確度翻譯。而人工隊盡管提前做了準備,但在現場翻譯時時,仍然出現了對專業術語理解上的困難,表現不如AI完整。
在電話翻譯環節,AI對不同口音的語言翻譯也是快而準地應對。整場對決下來,AI在語種、口音、線上線下場景、內容的完整度等方麵的翻譯效果,已經能夠與人工翻譯相媲美,充分展示了AI技術在翻譯領域的巨大潛力。
AI VS 人工同傳,完整度領銜
首個環節以西班牙語、英語、日語和法語四大語種的指定段落翻譯展開。“AI智能隊”憑借其快速反應和高效的語義解析能力,占據了顯著優勢。不僅能夠精準識別專業術語,還能高效處理複雜信息。例如,在日語翻譯環節,AI能夠準確翻譯包含“內窺鏡技術”和“增生性息肉”等醫學專業詞匯的文本,而在法語環節,AI也輕鬆應對了長串數字和單位換算的挑戰。
按照同傳慣例,在賽前“人工翻譯隊”根據主辦方提供的主題、翻譯方向以及專有名詞等相關信息進行了提前準備。但在比賽中,翻譯同學仍有漏掉個別信息點,流暢性上也有所不足。與此相比,AI能在完整翻譯的同時,也能做到精確的專業術語翻譯。外交學院外語係丁曼老師指出,AI擁有龐大的訓練語料庫,在專業領域翻譯擁有獨特優勢。
隨後,比賽進入了緊張的電話翻譯環節,主要考驗雙方麵對不同口音和複雜語境的應變能力。現場播放了帶有新加坡、印度和新西蘭口音的電話內容,要求選手實時翻譯並確保交流流暢。例如,在翻譯印度口音濃重的“打車場景”時,AI能夠迅速而完整地翻譯整個對話,具體的乘車地點、目的地、車輛品牌、車牌號、車顏色等信息一一涵蓋。相比之下,盡管“人工翻譯隊”展現了高度的專業素養,但在麵對強烈口音時,仍出現了諸如“車輛品牌”信息遺漏的情況。
現場主持人采訪了“人工翻譯隊”,詢問口音對翻譯的影響。擁有豐富同傳經驗的蘇同學表示:“是的,尤其是像印度口音這樣具有挑戰性的口音,我們需要更多時間來判斷和適應,這會影響翻譯的速度。”這表明人工翻譯在處理口音時的局限性。同時采訪“AI智能隊”,隊員則表示:“雖然我自己沒能聽懂剛才的內容,但我們對設備充滿信心,一切交給機器。”總體來看,AI翻譯在翻譯的完整性和流暢性方麵占據了優勢,而人工翻譯則在細膩度和應對複雜情境的反應速度上有明顯優勢。
在接下來的麵對麵翻譯場景,雙方補充展示自身優勢時,“AI智能隊”進一步展現了其優勢。現場主持人邀請觀眾親身體驗時空壺W4 Pro AI同傳耳機,感受行業首個擁有雙向同傳功能的強大,一台耳機即可實時方便地實現高效、順暢的翻譯需求,完美適配長時間的商務洽談、學術交流等廣泛應用場景。
AI可以仿照文學風格和形式,但暫時還理解不了情感與思想
雖然在這場“人機大戰”中,“AI智能隊”出盡了“風頭”,但涉及思想、情感表達和文化深度的翻譯時,AI仍有提升空間。以現場的古詩詞翻譯為例,AI在文字的直譯上取得了顯著進步,能夠準確地傳達語義的完整性,但仍難以傳遞人類特有的情感與思想深度。
例如基礎翻譯環節的西中翻譯比拚中,翻譯蘇軾的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AI展現了良好的上下文理解能力,完整翻譯出了詩詞的語義傳達“月亮有光明和黑暗、充實和衰落”。雖然無法做到結合曆史文化、引經據典的翻譯,但從字麵來看,意思是準確的。蘇軾詩詞原文的蘊含,不僅僅是簡單的詞語表達,更富有深刻的哲理思考和文化象征。目前AI技術基於統計學和語料庫的算法模式,可以仿照文學風格和形式,但要完全捕捉到詩詞中富有層次感的文化內涵和哲理深度時仍需進化。
正如王曉茹教授點評中提到:“AI無法擁有人類這樣豐富細膩的情感,因為這個是AI沒辦法學習的。詩詞的優美也是AI在現階段很難創造的。而人在這方麵具有天然優勢。”
AI賦能跨語言交流,科技與人類智慧共生發展
此次“人機大戰”明顯看到,AI在全麵性、精準度和完成度方麵展現了顯著優勢,尤其是在語種、口音以及線上線下環境的適應性上。它能夠快速識別和處理複雜的信息,確保翻譯的準確性,尤其在專業術語方麵,AI表現得尤為出色。AI翻譯設備另一個重要特點是其便捷性,它隨時可用,無需像人工翻譯一樣需要提前預約和準備。這種靈活性使其在高效溝通中具有強大競爭力,尤其適用於那些對時間要求較高的場景。AI翻譯在私密性方麵也是其獨有的優勢,特別是在高保密性商務洽談中,AI能夠有效保障信息的安全性,避免泄露,從而為高端商務應用提供了一種新的安全解決方案。
而人工翻譯的優勢在於對人類需求的把握、語境的理解和文化的傳遞等方麵,能夠更細膩解讀語言中的微妙差異和情感表達。AI則缺乏人工翻譯所具備的靈活性和創造性,無法像人工翻譯那樣根據實際情況、語境和文化背景隨機應變,AI更偏向於如實表達。
隨著AI翻譯技術的不斷進步,其在語言處理的靈活性和深度學習上將不斷提升,尤其是在語義理解和細節表達方麵的突破,有望成為人工翻譯的重要助手。在這一過程中,人工翻譯仍將憑借其靈活性、深厚的文化積澱、情感洞察和語境理解,繼續在複雜和具有創造性挑戰的翻譯場景中發揮關鍵作用。正如武波教授所言:“人機協作發揮最佳效果,既提高翻譯質量又提升效率。” 時空壺也強調:“AI的進化並非為了取代人類,而是為了助力人類實現更卓越的跨語言交流。”
未來,翻譯行業“人機協作”模式將擁有無限潛力。(Su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