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鳳鳴 - 概述1
孫鳳鳴(1881~1942) 字岐山,藝名東發亮。出生於直隸豐潤縣(今河北省豐南縣)薄家巷。評劇演員,組織活動家、教育家,評劇創始人之一。15歲入河北省樂亭縣趙壽臣班投師。初學旦角,後改醜角。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起,孫鳳鳴與成兆才、王榮、楊繼起等於唐山、天津等地演唱。1904年於豐潤入孟光武班,活動於西峰口、承德一帶。1912年,在天津成立以女徒為主的鳳鳴班,與曲藝、雜耍同台演出蓮花落;招女徒花蓮舫、李金順、白玉霜、筱桂花等,辦落子科班,親任教師。聘請評劇演員李景春、倪俊生、孫硯茹,梆子演員雲笑天、筱蘭英、薛海山,京劇演員吳鳳樓、郭少樓、張海亭等執教。
1920年夏,孫鳳鳴帶班由天津來大連演出。從此,以大連為活動基地,並到上海、山東、東北各地演出。1922年,將河北梆子《五元哭墳》改編成評劇《五元哭墳》,成為“落子”女旦演出的第一個劇目。同年籌資於大連露天市場建立岐山小舞台,改“鳳鳴班”為“岐山戲社”,招收女徒,繼續興辦科班,共辦3期。他辦學有嚴格的班規,治學嚴謹,善於發現和培植人才。如李金順原唱大鼓,他將李贖回專學落子,終於成為奉天落子時期代表人物;又見13歲的李桂珍唱得有韻味,但隻會演半出《馬寡婦開店》,便鼓勵她登台試演,並收其為徒取藝名白玉霜,後成為載譽評壇的白派創始人。
孫鳳鳴重視基本功,開設武功課,聘請京劇、梆子、蓮花落名藝人教學和參加演出。他注意學習各派之長,吸收各派技藝。他敬重成兆才與警世戲社頭班,曾派孫豔茹、筱麻紅去奉天警世社學戲,班中女弟子生、旦、淨、醜,文武全學。演出劇目亦文亦武,行當俱全,陣容較強。
1934年和1935年,孫鳳鳴應日本榮利唱片公司邀請攜筱麻紅等兩次赴日本灌製唱片,錄製《二縣令》、《黃氏女遊陰》、《白玉樓賣畫》、《杜十娘》、《秦雪梅吊孝》等十幾出戲的唱段,擴大了評劇影響。後因演員陸續離班,經費拮據,1939年後不得不帶班輾轉奔波於本溪、沈陽、海城、黑山等地。1942年冬,在貧病中逝世於興城。
孫鳳鳴從事評劇事業40多年,不遺餘力,多有建樹。特別是開創了評劇以女旦代替男旦的新風,培養出一大批優秀評劇女演員,如李金順、花蓮舫、筱翠芬、白玉霜、筱桂花、筱麻紅、筱彩鳳、花小仙、張靈芳、筱金霞等,為評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同時,他和他主持的岐山戲社的藝術活動對奉天落子的形成和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孫鳳鳴 - 概述2
孫鳳鳴(1905――1935)又名孫鳳海,安徽滁洲人,著名愛國人士,1935年因刺殺汪精衛不成被殺,其妻崔玉瑤與其年僅17歲的妻妹(即小胰子)崔玉祺亦被害。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