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消費者!流量投機客借勢DeepSeek牟利35萬 平台最新回應
作者:北京商報金融調查小組
DeepSeek仍在持續走紅,頂流之下,有聞風而動迅速反應的各類平台,有嗅到機會蜂擁接入的各路企業,當然,更多的還是不知其為何物的一眾普通用戶。
市場大熱,誰也不想錯過這次機遇,但殊不知,其中也混雜了越來越多流量投機客,他們自稱DeepSeek頭號玩家、DeepSeek變現玩家等,借勢DeepSeek,通過小紅書、閑魚、抖音、視頻號等平台,大量發布視頻、開通直播,有的甚至上線商品鏈接引流獲客,蹭著DeepSeek熱點製造噱頭,打著“本地部署”旗號公開售賣,一份如法炮製的DeepSeek網盤教程資料,賣到9.9元甚至上千元的價格;一個社群進群的資格也需付費,19.9元至69.9元不等……
“DeepSeek是個大風口,趕緊抓住賺錢的機會。”據一社群推廣者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其推廣的DeepSeek相關付費產品,僅上線一周成員就已突破7800人,產品需付費46元,照此計算,僅僅一周,其獲利預計達到35萬元。
就在不久前,DeepSeek發布聲明強調,DeepSeek官方網頁端與官方正版App內不包含任何廣告和付費項目。專業律師指出,流量投機客未經授權使用DeepSeek的名稱和品牌進行商業活動的行為,不僅侵犯了DeepSeek的知識產權,也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平台方應加強內容審核,消費者也應保持理性,不輕信虛假宣傳和高額回報的承諾。
借勢
有人一周獲利35萬
“本地部署,不限次,不卡頓”“DeepSeek本地部署,保姆級教程”“一分鍾教會你DeepSeek本地部署”“無需聯網,使用絲滑,解鎖隱藏功能”“DeepSeek本地部署,傻瓜教學”……DeepSeek持續火爆,這類在各大平台上泛濫,甚至在閑魚上明碼標價售賣教程的宣傳,你近期遇到過嗎?
近日,有消費者向北京商報記者反饋,在不少互聯網平台上,出現了不少關於DeepSeek社群、DeepSeek指令、DeepSeek話術、DeepSeek本地部署、DeepSeek變現等關鍵詞。其中,有賬號打著科普解惑的名義發布帖子或視頻,宣稱免費教學,但實際誘導消費者添加個人微信賬號,再進入付費社群;除了在平台導流外,更有甚者直接打著DeepSeek本地部署的旗號,宣稱可遠程服務,上線商品鏈接賣起了DeepSeek安裝和教程。
該消費者提到的這類情況確實並不少見。近兩日,北京商報記者在多家平台,均發現有不少類似關鍵詞和賬號內容,例如小紅書平台上,有賬號宣稱為商業IP操盤手,並有DeepSeek高質量交流群,實現AI變現交流,用戶可入群領資料。但記者以進群為由聯係該人士才發現,進群需提前付費19.9元。
“真正的財富永遠掌握在信息差之上,真正的高質量信息從來不會免費散播,我們創建了DeepSeekAI 高質量付費社群,每天輸出最前沿的AI資訊、模型部署實操、自媒體AI變現路徑……”根據該人士所言,進群即送“AI指令大全”,可手把手指導。
不過,在記者在付費進群後,僅收到一份由網盤分享的AI圖文帶貨教程,再無其他。該群名為“DeepSeek部署與創業變現群”,從社群人數來看已達583人,按照單人付費19.9元初步計算,該人士僅靠進群收入就已獲利上萬元。
而這並非孤例。北京商報記者在通過閑魚購買的教程中,添加了一推廣人員的微信,了解到其推廣的DeepSeek相關內容已經產品化,其中除了39元的付費社群外,更是推出了與DeepSeek相關的內容付費產品,點擊加入需付費62元,除去限時推出的16元優惠外,記者購買該產品還需付費46元。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該人員向記者展示的DeepSeek付費產品相關介紹,其付費的產品成員已突破7800人,若按產品需付費46元計算,僅僅一周,其獲利預計達到35萬元。
除此之外,北京商報記者在電商平台也谘詢了不少售賣DeepSeek內容的店鋪,後者稱,所謂的本地部署,主要是把DeepSeek模型下載到電腦上,然後用電腦的顯卡進行推理,這樣無需網絡也可以使用,從價格來看,不同店鋪的售賣價格,從9.9元到上百元甚至上千元不等。
除了本地部署外,另外也有店鋪直接把DeepSeek新手教程作為商品鏈接售賣,0.99元至9.9元、19.9元不等,並強調虛擬商品不退不換,但北京商報記者購買後發現,這一所謂“從入門到精通的獨家秘籍”付費商品,同樣是僅是網盤內的一些複製資料,與付費社群獲取的內容大差不差。
需要注意的是,DeepSeek最大的特點是開源,明明可以免費下載,卻被公開高價售賣,對此行為,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亞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這是投機客製造噱頭、傳播虛假信息,誤導消費者,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悉真情權和公平交易權,也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主要是通過虛假宣傳的方式,誇大自身與DeepSeek的關係和能力,售賣虛假教程和資料,虛假本地部署等。這種方式不僅損害了DeepSeek的品牌形象和聲譽,也誤導消費者對新技術的接受和應用。
博通谘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同樣稱,相關人員發文、直播引流和銷售資料更多是為了賺取快錢,目的並非真正幫助用戶學習和使用 DeepSeek。大部分號稱 “獨家秘籍” 的資料往往是普通網絡內容的拚湊,本地部署服務也可能存在虛假宣傳。
“主要手段還是依靠虛假宣傳來製造營銷焦慮,但實際上內容東拚西湊與宣傳嚴重不符。一方麵,大量仿冒和不實信息幹擾市場,會影響 DeepSeek正常的推廣和發展。另對消費者來講,除了資產受到損失外,也易造成時間和精力的浪費,甚至個人信息也可能被泄露。”王蓬博說道。
蔓延
如法炮製多重“收割”
直到2月10日,這一類流量投機客的牟利行為,仍在不斷蔓延。
當日,北京商報記者在各平台搜索發現,以DeepSeek、DeepSeek社群、DeepSeek本地部署等關鍵詞為例,相關文章、視頻、商品高達數百甚至上千個,還有賬號甚至開啟了直播間進行引流付費教學。
DeepSeek爆火至今,為何市場上會湧現這麽多付費社群和商品?從北京商報記者獲取的付費內容或可一窺原因。在“怎麽賺”內容,其中宣稱可直接複製相關內容和案例,製作視頻,發在短視頻平台,並在相關內容中“手把手”教學如何在閑魚或社群直接賣資料和教程。
對於這一“賺錢”方式,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該內容中有用戶提問,“這是買別人的資料倒賣嗎”?該人士卻直言,“思維打開,資料一堆免費的,不值錢,但我們的帖子,隨便一篇都值錢,隨便拿去用,注明來源即可”。
該人士還稱,用戶可在小紅書上聊DeepSeek的使用經驗、資料、教程,相關筆記流量都比較好,“可以複製我們的內容,去小紅書發筆記,拿流量,流量等於錢”。
簡單來說,流量投機客通過DeepSeek產品付費,售賣相關教材;教材中再附上推廣微信號,付費買到資料的消費者再添加微信號付費入群,入群後又購買群內推廣的其他與DeepSeek相關的付費產品……”來回往複,可以說是實現了對消費者付費的多輪“收割”。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所謂的通過流量牟利的方式,或已侵犯DeepSeek和消費者的權益。李亞直言,通過發文、開設直播間引流,甚至在閑魚等平台銷售新手資料,利用DeepSeek的熱度進行牟利,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違反了廣告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同時,未經授權使用DeepSeek的名稱和品牌進行商業活動的行為,也侵犯了DeepSeek的知識產權,擾亂市場秩序,構成不正當競爭。
在不少直播間,記者也注意到,不少主播自稱DeepSeek,但在記者問及是否為DeepSeek官方人員時,後者卻屢屢回避。
就在不久前,DeepSeek官方賬號就發布聲明稱,該公司目前僅在微信公眾號、小紅書等三個社交媒體平台擁有唯一官方賬號,且DeepSeek官方網頁端與官方正版App內不包含任何廣告和付費項目。
DeepSeek強調,目前除DeepSeek官方用戶交流微信群外,從未在國內其他平台設立任何群組,一切聲稱與DeepSeek官方群組有關的收費行為均係假冒,請大家仔細辨別,避免財產損失。
治理
相關部門和平台重點查處
截至最新發稿時間,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相關社群和付費產品仍不斷有新成員加入。對於相關行為,北京商報記者向DeepSeek和多個平台方進行采訪,其中,截至發稿未獲得DeepSeek官方回應。
不過,一短視頻平台相關負責人表示,會持續關注相關售賣課程的賬號資質及用戶反饋。對於在視頻及評論等內容中誘導互動、引導非官方渠道交易的行為,平台將予以管控。
另一平台同樣稱,會持續關注涉DeepSeek課程分享、售賣等相關內容,對於仿冒官方賬號、誘導站外非官方渠道交易等違規行為將進行管控。用戶也可以通過平台內官方渠道對涉嫌違規內容進行舉報,平台會第一時間進行核實,如果確有違規將按照相關規則處置。
在業內看來,借勢DeepSeek不當牟利的流量投機客行為,不僅不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也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相關部門和平台應該重點查處。
王蓬博指出,DeepSeek應該加強和平台的合作,及時發聲明澄清和打假;對侵權行為采取法律手段,追究責任;並且開放更多官方學習渠道和資源,降低用戶獲取知識門檻;另對於消費者,建議多通過官方渠道、開源社區等學習 DeepSeek,如果非要購買相關課程,應該先谘詢專業人士,發現虛假宣傳等問題,及時向平台和監管部門投訴。
借勢DeepSeek不當牟利,實則是之前ChatGPT火爆時期相關情況的曆史重演,利用人們對新型AI技術的知識盲區以及試圖借助工具“快速搞錢”的心理,再結合粗製濫造的所謂課程及誘騙話術來“割韭菜”。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則稱,從上一波AI熱潮情況能夠看出,當時AI課程的販賣龍頭李一舟被多平台聯合封殺、培訓課程也被下架。蘇筱芮認為,對於此類“割韭菜”行為,後續可采取暫停小程序服務、關停虛擬店鋪並實施處罰、封殺直播間等措施。平台需要擔負消費者保護職責,加大對此類“割韭菜”行為的宣傳力度,並及時處理消費者的各項投訴,必要時提升店鋪運營保證金以提升相關人員、機構違法門檻。
李亞同樣談及了多個方麵,其中,平台方應加強內容審核, DeepSeek可通過技術手段監測和打擊未經授權的使用和銷售行為,加強與平台方的合作,及時發現和處理違規賬號;監管部門應加強對相關市場的監管,嚴厲打擊虛假宣傳、侵權等違法行為,維護市場秩序;此外消費者也需要明確DeepSeek的官方渠道和產品信息,了解其功能和使用範圍,對相關的產品或服務進行甄別,避免購買到虛假或無用的產品。
此外,消費者應保持理性,不輕信虛假宣傳和高額回報的承諾,在購買相關產品或服務前,先進行充分的調查和了解,必要時可谘詢專業人士的意見。